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教育   2768篇
科学研究   360篇
体育   1397篇
综合类   8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1090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阎凤桥  林静 《教育研究》2012,(4):57-63,91
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有"批判现实"和"理解现实"两种不同范式。许美德教授等人撰写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学的肖像: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一书,更多地选择了后一种研究范式。该书用"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来反映在公立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自发兴起的中国民办高等学校,而使用"商业性市民社会"对于揭示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商业性行为特征更为恰当。"商业性市民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杨进  柳海民 《教育研究》2012,(11):11-15
美好生活是一种在善的价值指引下,人通过自由自觉的生活实践来实现一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秩序。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学校教育应当观照人的美好生活,立足于为了人的生活的出发点,重视人的德性养成,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重视智慧的成长,在当下的"教育生活"中践行美好、累积美好,从而唤醒、带领、指引、培养人过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93.
目前的成人教育课程存在着"性别屏蔽"、性别角色刻板、忽视女性个性化主体、女性学习方式极端化等诸多问题。以女性主义课程论的有关思想为指导,成人女性性别课程开发应确立适切性的课程目标取向,配置内在化的课程开发主体,选编有特色的课程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94.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995.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是:评价目标——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实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997.
王超  王秀彦 《教育研究》2012,(1):148-151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试图使教育模式迥异、实力悬殊的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与联合,形成教育与科研的大联盟。尽管这一计划未能如期实现,但是它采用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方式、多机构多组织共同协调的机制、性量结合的定期检查评估制度都有力地促进了改革的蓬勃发展。同时,改革措施的"零散化"、文化认同的迟缓及资金的不足和资助方式的难题成为一体化改革的主要阻力。这为我国在推行国内大学联盟及推进与东盟教育合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能力是动态、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建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表现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本质赋予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独特的蕴涵,使其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启示我们:教师教育要考虑如何有效联结经验与理论;凸显情境和反思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来发展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99.
张斌贤  王晨  张乐 《教育研究》2012,(2):134-140
"施潘事件"是20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界的重大事件。由于年轻的天主教徒施潘被以一种违反德国大学传统的方式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德国学界、政界、宗教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演变为一场"学术界的文化斗争"。这场争论的直接焦点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大学的内部事务,从而阻碍学术自由?更深层次的冲突在于,学术自由究竟是大学维护私利的工具,还是整体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潘事件"的深刻意义在于深刻地预示了现代社会中大学与国家关系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政府与大学之间、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价值、利益和文化的多重冲突。  相似文献   
1000.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方式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涉及对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教育发展主客体的重新认识、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重新设定、教育发展过程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教育发展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本位型、投入驱动型、外部依赖型、规模扩张型、硬件导向型的发展方式。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有五大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基本制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公平效率。为确保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顺利推进,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条件保障;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减小改革阻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